【好文轉載】“雙減”后,學校和家庭迫切需要的是什么?清華大學彭凱平教授的回答出乎意料
時間: 2021-11-24 作者:YHJ 閱讀次數(shù): 195
01
現(xiàn)在競爭壓力太大了,
擔心孩子會被淘汰!怎么辦?
彭凱平:我覺得,針對這個問題,我有兩個很重要的回答。
第一個回答,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,我們的家長自己要再想一想:如何讓我們的孩子活出更加美好的生活?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技能,才是真正對孩子好的?
過去的中國是求溫飽、求工作、求生存,現(xiàn)在其實我們基本上解決了這些溫飽的問題,更重要的是需要讓自己活出積極的、有價值的生命來。在這種情況下,我們家長們的觀念要改一改。
當然,現(xiàn)在說這些話,可能暫時對家長們沒有作用、沒有意義,因為大家都還沒看見這些變化。但我覺得還是有三個方面的事情,是家長可以去做的:
第一,真正去了解孩子的特長、天賦、優(yōu)勢到底是什么。很多家長其實沒有真正關心孩子,而是只關心學校的標準是什么。但其實在某種程度上,了解我們孩子的優(yōu)勢和特長更重要。
如果我們的孩子,他并不是一個考博士的材料,但你卻希望他考博士,僅僅只是因為導師、學?!蠹叶颊f好,那你其實就是對不起孩子,而且會傷害孩子。如果我們的孩子,他的特長是做技術工作,那么這個工作本身就有意義和價值。
所以我經(jīng)常講,一定要讓孩子做擅長的事情,不要擔心他會被淘汰。因為一個人,能夠把自己的優(yōu)勢和特長做出來的話,他會在任何方面都可以做出與眾不同的業(yè)績的。不要相信市面上的那些說法,比如哪些專業(yè)有前途、哪些專業(yè)會賺錢、哪些專業(yè)找不到工作……一定要讓孩子做他自己最擅長的專業(yè)。這個專業(yè)即使開始看起來很艱辛,或者是社會地位不高,但是如果他有天賦的話,他最后一定會出類拔萃,做得好。
人生從來都不是由高考決定,也不是由起跑線決定,人生是一場馬拉松。我們很多人被這些錯誤的說法欺騙了,以為“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”,但是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如果你起跑很早,卻沒有足夠積極的心態(tài),孩子活得不開心、不幸福,那最后,他一定是走不下去的。所以一定要從長計議,而不是按短暫的、即時的、現(xiàn)在的目標來判斷。
這就是我的第一個建議,一定要了解孩子的特長和優(yōu)勢,鼓勵孩子做擅長的事情,這是很重要的。每個孩子都會有擅長的事情,如果你還沒有發(fā)現(xiàn),那說明你還和孩子交流不夠、陪伴不夠、分析不夠、了解溝通不夠。
多巴胺(Dopamine) 由腦內(nèi)分泌,可影響一個人的情緒。多巴胺是一種神經(jīng)傳導物質(zhì),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沖的化學物質(zhì)。這種腦內(nèi)分泌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欲,感覺,將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傳遞,也與上癮有關。多巴胺也是大腦的"獎賞中心",又稱多巴胺系統(tǒng)。
02
社會變化太快了,有太多不確定,對孩子的未來很迷茫!怎么辦?
我個人覺得,無論在任何情況下,心理能力的培養(yǎng)都是非常重要的。因為最后決定一個人這一輩子能夠做得多好、多成功的,不是大學的專業(yè),而是自己的為人處事的行為和心態(tài)。
有很多心理學的科學研究證據(jù)已經(jīng)表明這一點:在剛畢業(yè)的時候,一個人能賺多少錢,是由所學的大學專業(yè)以及畢業(yè)的學校決定。
但是過了十幾年,一個人能賺多少錢,已經(jīng)跟所上的大學和所學的專業(yè)完全沒有關系了。真正和收入、財富有關系的,是看這個人有沒有具備積極的心態(tài)。
此外,一些簡單的,但是我們認為能賺錢的工作,比如說做工程師,其實遲早會被機器取代。因為再優(yōu)秀的工程師可能都斗不過機器,而這恰恰是我們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去學的所謂賺錢的專業(yè)。還有金融工作,其實遲早也會被取代,但是現(xiàn)在也是我們很多人認為賺錢的行業(yè)。
03
感覺現(xiàn)在的孩子似乎是更容易焦慮、抑郁,
為什么會這樣?
首先,說說時代的原因:以前,我們一心一意的就是為了活下來、活得好,生存下來,所以有一個吃飯的本領對我們來講很重要,只要我們找到了,我們就活得很開心。
現(xiàn)在衣食溫飽不是問題的時候,那么生活的質(zhì)量就成了問題。而這個生活質(zhì)量很大程度上是很主觀的,而不是由客觀來決定的。比如說你賺多少錢,它不是由你實際的收入所決定,而是由社會比較相對的收入來決定的。假如你在一群富人中間,就會覺得自己很沒有錢,但假如你在一群窮人中間,又會覺得自己很有錢,所以這種“比較”是我們很多人活得不開心的原因。
第二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交媒體的影響。
我們以前,往往最多跟自己周圍的人比,現(xiàn)在我們可以跟全中國、全世界最優(yōu)秀的人比,越比就越覺得越差、越?jīng)]有意思。而且社交媒體使得我們?nèi)伺c人之間原本親切的互助、支持關系都沒有了?,F(xiàn)在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在網(wǎng)上生活,每個人都是一個單獨的個體,所以我們接受的信息、互動的人群,其實跟我們都沒有切實的關系,這個也是特別大的影響。
第三個,就是因為這種大規(guī)模網(wǎng)絡媒體的特性,我們老是擔心自己沒有得到什么或者丟掉了什么。比如說有一種心理疾病,就是總擔心自己失去什么機會,因為別人有這個機會,覺得自己沒有,然后就在那著急。甚至有些社交媒體會公開講“你的同伴正在拋棄你,你都不知道!”這樣的說法,加重了社會焦慮。這種大規(guī)模的情緒渲染,對我們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和心理影響,孩子們首當其沖受到了這種干擾和影響。
所以我個人感覺,我們的喪文化、消極文化、以及我們關于競爭的社會達爾文主義、叢林思想的宣傳,都對孩子們身心產(chǎn)生了重大影響。
這也是我為什么回國提倡積極心理學的原因。我想讓大家意識到,善良是一種競爭力,長期主義是一種生存的智慧和策略,自主的、內(nèi)在的動機才是我們長期發(fā)展的特別重要的原因,而不是短期的成功。
04
您是清華大學的教授,在您與這些“學霸”學生的接觸過程當中,有沒有發(fā)現(xiàn)他們出現(xiàn)了一些比較明顯的心理狀態(tài)趨勢,或者一些比較常見的心理問題?
北京大學的徐凱文教授把這種情況叫做“空心病”,我個人覺得可能有點過,但是肯定是有一種虛無主義的傾向性的?!拔乙詾榭忌狭吮贝笄迦A,我的人生就會帶來極度的幸福,結果來了以后發(fā)現(xiàn)不過如此”。身處一個新的起點和新的平臺,人生目標的模糊和迷茫會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心理問題,就是不知道以后自己該干什么。
05
像您說的,社會在發(fā)展、進步,吃飽穿暖已經(jīng)不是問題了。所以學習現(xiàn)在要解決的問題不僅僅是生存的技能,更是幫孩子們擁有獲得人生幸福的能力,但是為什么感覺無論是學校教育,還是家庭教育方面,都讓目標越來越遠了?
彭凱平:我覺得很大程度上,這跟我們教育工作者,他們的情懷和思想是密切相關的。因為很多的教育工作者他也是人,他有功利主義的思想。能成為名校的校長、能培養(yǎng)很多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,這樣一種業(yè)績的考核對我們教育的傷害是非常之大的。
我們熱衷于評估,我們熱衷于排名,我們熱衷于各種百分比,其實這都是人為地加強了我們教育工作者和家長、孩子們焦慮緊張的心態(tài)。所以,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是反對這種排名的。中國古人就知道“文無第一,武無第二”,意思就是,所有的排名其實都是錯誤的,都是沒有意義的,如果你覺得有意義,它也是偶然的、表面的現(xiàn)象。
培養(yǎng)孩子繼續(xù)學習的精神和主動學習的精神,比培養(yǎng)孩子能夠在你的逼迫之下考上好成績更重要。那為什么現(xiàn)在,考上好成績變得看似很重要?因為高考這類考試,它是根據(jù)分數(shù)來進行選拔的,除了保證有一定的公平性之外,沒有任何教育的意義和價值。
06
什么是積極心理學?它對咱們中國家庭有什么樣的意義?
文章來源:本文來自小花生網(wǎng),一個專注分享國內(nèi)外先進而實用教育資源的微信公眾號。
作者 :彭凱平